對著鏡子化妝時,總覺得臉頰兩側鼓鼓的,明明不胖,下頜線卻被“硬邦邦”的咬肌擋得嚴嚴實實;紮起馬尾時,側臉線條更是顯得笨重,拍照還要刻意找角度才能藏住“方臉感”——不少女生都被咬肌偏大的問題困擾,明明五官精緻,卻因為這兩塊“肌肉”拉低了整體的精緻度。其實咬肌變大,大多和我們日常的“壞習慣”有關,只要調整生活細節,不用醫美、不用花錢,就能讓咬肌慢慢“變乖”,下頜線也能悄悄變清晰。
咬肌過大的原因
(一)咀嚼習慣
日常生活中,很多人習慣用一側牙齒咀嚼食物,長期下來,這一側的咬肌就會過度發達。比如,有些人吃東西總是習慣性地用右邊牙齒,時間久了,右邊的咬肌就會比左邊大,導致臉部不對稱,影響美觀。
(二)壓力過大
當人處於緊張、焦慮的狀態時,會不自覺地緊咬牙關,使咬肌長時間處於緊繃狀態。長期的壓力積累,咬肌就會變得越來越發達。比如,工作繁忙的上班族,面對堆積如山的任務和巨大的工作壓力,常常不自覺地咬緊牙關,久而久之,咬肌就變大了。
(三)飲食因素
經常食用一些質地較硬、需要大力咀嚼的食物,如堅果、甘蔗、口香糖等,也會使咬肌過度使用而變大。像一些愛吃口香糖的人,一天到晚嘴巴不停咀嚼,咬肌自然會越來越發達。
所以想瘦咬肌,核心不是“消滅”它(畢竟咬肌對咀嚼很重要),而是讓它從“過度發達”回歸到“正常狀態”——通過調整習慣,減少對咬肌的“過度使用”,再配合簡單的放鬆,讓緊繃的咬肌慢慢變軟、變小,下頜線自然就能露出來。
“管住嘴”,別再給咬肌“額外訓練”
瘦咬肌的第一步,就是從“吃”上入手——很多人沒意識到,“吃什麼”和“怎麼吃”,直接決定了咬肌的“工作量”。想要讓咬肌“歇一歇”,就要先改掉那些讓它“加班”的飲食習慣。
首先,把“硬邦邦”的零食換成“軟乎乎”的。比如之前喜歡嚼的口香糖、檳榔,一定要戒掉——口香糖是咬肌的“頭號天敵”,持續咀嚼會讓咬肌一直處於收縮狀態,相當於每天給它做“負重訓練”;還有堅果、牛肉幹、魷魚絲這類需要用力啃的零食,也儘量換成蒸南瓜、香蕉、優酪乳、軟麵包這類不用費力咬的食物。如果實在想吃堅果,建議先把堅果磨成粉,拌在優酪乳裡吃,既能補充營養,又不用讓咬肌“使勁”。
其次,吃飯時要學會“細嚼慢嚥”,還要“雙側咀嚼”。很多人吃飯快,一口飯沒嚼幾下就咽下去,為了快速嚼碎食物,會不自覺地用更大的力氣咬合,反而加重咬肌負擔;還有人習慣用一側牙齒吃飯(比如右邊牙齒蛀牙,就一直用左邊嚼),長期下來,單側咬肌會越來越發達,導致“大小臉”。建議吃飯時每口飯嚼15-20次,讓食物充分磨碎,減輕咬肌的發力;同時有意識地用兩側牙齒交替咀嚼,避免單側咬肌過度用力。
最後,戒掉“無意識咬合”的小毛病。很多人工作、看書時會不自覺地咬緊牙關,或者用牙齒咬筆、咬吸管,這些小動作雖然不起眼,卻會讓咬肌長時間處於緊繃狀態。可以在辦公桌上放一面小鏡子,偶爾瞥一眼,提醒自己“放鬆下巴”;也可以在嘴裡含一小塊軟糖(不含糖的更好),讓牙齒保持輕微分開的狀態,避免無意識咬緊。堅持一段時間,你會發現臉頰兩側的“緊繃感”慢慢消失了。
瘦咬肌的誤區
(一)盲目節食
有些人為了瘦咬肌,盲目節食,減少食物的攝入。這種方法不僅不能瘦咬肌,還可能導致身體營養不良,影響身體健康。咬肌的大小與整體體重並沒有直接關係,而是與咀嚼習慣、壓力等因素有關。
(二)過度按摩
過度按摩咬肌可能會導致咬肌受傷,甚至引起面部肌肉痙攣。按摩時要注意力度適中,避免用力過猛。一般來說,每次按摩5 – 10分鐘,每天堅持按摩1 – 2次即可。
(三)依賴藥物
一些人為了快速瘦咬肌,依賴藥物或注射肉毒素。雖然這些方法可以在短時間內讓咬肌變小,但可能會帶來一些副作用,如面部表情僵硬、肌肉萎縮等。而且,這些方法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,一旦停止使用,咬肌可能會再次變大。
每天5分鐘“咬肌放鬆操”,讓肌肉“軟下來”
就像運動後要拉伸肌肉一樣,咬肌長期發力後,也需要通過放鬆來恢復彈性,避免變得僵硬發達。每天花5分鐘做一套“咬肌放鬆操”,就能幫緊繃的咬肌“鬆口氣”,慢慢變小、變軟。
動作1:“舌頭抵上顎”放鬆法(1分鐘)
坐在椅子上,腰背挺直,頭部保持中立,不要低頭或仰頭。慢慢張開嘴巴,把舌頭盡力向上頂到上顎(就是口腔頂部靠近牙齒的位置),保持這個姿勢5秒鐘,能明顯感覺到臉頰兩側的咬肌被“拉伸”;然後慢慢閉上嘴巴,舌頭放下,休息2秒鐘,重複10次。這個動作能讓咬肌從“緊繃”狀態切換到“放鬆拉伸”狀態,緩解肌肉緊張,堅持做還能改善下頜線的緊致度。
動作2:“手指按壓放鬆”(2分鐘)
先用溫水洗乾淨手,擦乾後塗上一點潤膚油(避免摩擦皮膚)。雙手握拳,用食指的第二關節(比較圓潤的部位)輕輕按壓臉頰兩側的咬肌——就是你用力咬合時會鼓起來的“小硬塊”位置。按壓時力度要適中,以“有點酸脹感但不疼”為宜,不要用力過猛,以免傷到皮膚和肌肉。按壓住保持3秒鐘,然後鬆開,重複15次;接著用食指關節沿著咬肌的輪廓,從下巴向耳後輕輕推拿,每次推拿10秒,重複5次。這個動作能促進咬肌周圍的血液迴圈,幫肌肉排出“緊張感”,讓硬邦邦的咬肌慢慢變軟。
動作3:“鼓腮微笑”放鬆法(2分鐘)
先把嘴巴閉緊,慢慢向兩側鼓腮,讓臉頰充滿空氣,保持這個姿勢3秒鐘,能感覺到咬肌被“撐開”;然後慢慢把空氣吐出來,同時嘴角向兩側上揚,做一個“微笑”的表情,保持微笑時,用手指輕輕捏住下巴,向上提拉一下,幫助下頜線塑形。重複這個“鼓腮-微笑-提拉”的動作15次,既能放鬆咬肌,又能鍛煉面部其他肌肉,讓臉型看起來更緊致。
做這套放鬆操時,要注意動作輕柔,不要用力拉扯皮膚;每天晚上睡前做一次最好,因為經過一天的咀嚼,咬肌處於比較緊張的狀態,睡前放鬆能幫助它更好地恢復,也不會影響白天的生活。
戒掉口香糖,睡前做5分鐘放鬆操,看手機時把手機舉高一點——這些小小的改變,會讓你在不知不覺中,和“方臉焦慮”說再見,擁有更精緻的下頜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