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部變厚也可能是身體臟腑出現了問題。背厚怎麼變薄?

背厚不僅影響上半身的線條美感,同時也會顯得脖子粗以及臉大等。所以,許多人都希望自己的背部能變得薄一些,背厚怎麼變薄吧!感興趣的朋友們不要錯過哦!

背為什麼會變厚呢?

寒濕的侵入,身體會自動起防禦機制,背上變厚就是身體的防禦表現。而這種防禦表現,又會導致經絡的暢通。經絡不通,垃圾又排不出去,這樣惡性循環,最後背部就越來越厚。

背部變厚也可能是身體臟腑出現了問題。

上焦厚是心肺火旺,心肺區,感冒心肺技能差,胸痛胸悶,呼吸系統不好。中焦厚是脾胃不暢,肝木區,解毒功能差,肝火旺,休息不好,腰酸背痛。下焦厚是腎氣不足,腎水區,代謝不好,水腫,泌尿系統機能差,月經痛,週期不准。
背是五臟六腑反射器,任何一個臟腑出現症狀,都會在背上對應的地方起反應。膀胱經是女人最大的兩條排水排毒通道,膀胱經在背上的脊柱兩邊,背變厚會壓迫膀胱經導致排水排毒不暢,導致毒素堆積,水腫,肥胖。

背太厚如何變薄?

改變日常習慣:久坐、駝背等不良習慣均會引起背部變厚,因此想要改善該情況需改掉以上惡習,對於工作需要長時間坐著時,可偶爾站起來活動1~2分鐘,促進血液迴圈,另外坐著時,可時刻提醒自己要挺直腰板,不要長時間低頭。

抽脂手術:抽脂手術主要是對局部進行小切口,採取真空負壓原理,用抽脂管道把局部堆積多餘脂肪抽出體外,從而改善背厚的症狀。

運動

背厚是由於背部脂肪堆積,引起贅肉較多所造成,對於背厚的患者,首先應當注意飲食,飲食應當規律,避免暴飲暴食,飲酒和進食高脂、油膩的食物。可以通過做有氧運動的方法進行改善,比如跑步、跳繩或者游泳等,能夠促進身體的脂肪燃燒,從而達到改善的目的。

臀部屈肌拉抻左腿膝蓋著地,左腳腳尖撐地,腳跟抬起;右腿膝蓋彎曲,大腿與地面保持平行;右手搭在髖部或大腿上,抬頭挺胸,收緊腹部,挺直背部;左臂向前伸直,手掌打開,大拇指朝上,小指朝下,手指指向前方,保持25秒;左臂向上伸直,手掌打開,手指朝天,從側面看,手臂、背部、腰部至尾骨,形成一條直線,保持25秒;放下手臂,全身放鬆5秒,再重複以上動作1次;換腿,按以上步驟做2次,一組動作結束;每次鍛煉時,一組動作進行2次。

靠牆站立,女性朋友吃完飯之後,馬上躺下,也很容易讓背部變厚。所以,建議女性朋友飯後可以站立一會兒,找一面牆,背部緊貼牆面,讓背部保持緊繃的狀態。沒事的時候也可以找面牆站立瘦後背,這樣的動作可以幫助你改善背部輪廓,加快背部脂肪的燃燒。

貓式

1.雙手撐地,雙腿跪在瑜伽墊上,兩腳微微分開與肩同寬。

2.大腿與地面保持90度左右,繃緊腳背,並且腳背貼緊地面,使背部和地面保持平行。

3.深吸一口氣,背部往下降,臀部向上翹起,頭隨著背部的彎曲程度慢慢向上抬起,眼睛看向遠處。

4.呼氣時收回背部,腹部向上弓起,使背部像一個半圓為止。頭部隨著背部的拱起,慢慢向下。眼睛直視大腿。

5.這個動作保持60秒左右。

為什麼背部的肉厚?肩膀和背部很厚怎麼減?

其實肩寬背厚的妹子有時候還是挺冤的,明明自己很瘦,可是就是總被別人認為很壯實,明明內心是個柔妹子,偏偏要把自己看成女漢子。其實肩寬並可怕,國際T臺上的名模哪個不是寬肩膀,可是如果肩寬還背厚+胳膊粗不會穿衣,那才是最可怕的。

怎麼減掉背上的肉?

海豚式平板鍛煉

首先要趴在瑜伽墊上,把前手臂放下並且貼在地面上,雙腳要打開,手肘和肩膀保持垂直狀態,必須讓身體保持直線,每天堅持半個小時左右,這樣能讓背部肩膀及腹肌得到一定的拉伸,同時也可塑造背部曲線。

對背部進行按摩

使用毛刷從下往上對大腿經肝部的部位不停的推拿5~10次左右。也可以使用大拇指對血海穴按摩10次。另外要站立好,雙腳打開和肩膀同寬,把毛刷放在背後面,讓身體左右的不停擺動,這樣能夠增加肝臟功能,增強了脂肪的代謝能力,幫助減掉背部贅肉,尤其是能夠去除背兩側的脂肪,讓背後鬆弛的肌肉變得更加緊致。

  拉肩運動

拉肩的運動就是種非常好的減肩膀的方法,這種方法也非常簡單,首先雙膝微屈,雙腳與臀部同寬站立,然後手臂在與肩同高的位置彎曲,雙手各握一個五百克重的啞鈴,稍稍的舉過肩膀,最後慢慢的重複八到十二次。但是要特別注意要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,避免因為頭一次運動量過大而造成的肌肉拉傷,可以先做十個,然後每天在逐漸的增加。這個動作非常的適合在辦公室裡做,特別方便。

  推肘運動

推肘的運動也比較簡單,就是屈膝站立背靠牆,手臂與肩同高彎曲,指尖向前,彎曲的肘部朝牆壁方向壓,此時上身向前撐開,然後回到起始的位置重複三到六次。這個推主的動作適合瘦背部,但是一定要長期堅持才有效果的。

  仰臥起坐運動

養不起做這些運動既能瘦肩膀又那麼瘦背部,是一種非常好的減肥方式。它的運動方法也非常簡單。首先身體抬起,仰臥,然後雙腳擱在椅子上,手臂與身體平行,手心向上,呼氣時緊繃身體,從地面抬起,只有肩與地面接觸,保持這種緊張狀態至少十五秒,然後回到起始位置,休息片刻再重複以上的練習。

啞鈴側平舉

雙手各握一隻啞鈴,左腳向前邁出大約60釐米左右,稍微屈膝,身體略向前傾,手臂垂直於地面下垂,手心向後。保持手臂伸直狀態,將右臂向右平舉起,達到肩膀高度,拇指朝下。保持這一動作幾秒鐘,然後慢慢放下手。降低難度可以這樣做:站立姿勢時右膝也微曲,舉啞鈴的雙手都稍微屈肘;想提高難度的話,可以在啞鈴側平舉到肩膀高度後,手臂再向後壓,然後再緩慢放下。

前對角線提升

雙腳分開達到髖部寬度,雙手各握一隻啞鈴,自然放於身體兩側,掌心向前。保持手臂伸直,左臂在身前以對角線的軌跡向右上方舉起,從右側髖部上升到胸部中央高度。緩慢放下左臂,並以同樣方式舉起右臂。欲降低難度,可雙手一起握住一隻啞鈴,放在大腿上,慢慢將啞鈴提高到肩膀高度,然後放下;想提高難度,不妨同時舉起雙手的啞鈴,讓啞鈴逐漸靠近,最終達到胸部高度,此時保持上臂不動,屈肘,繼續將啞鈴舉過頭頂,最終前臂與上臂形成90度角,掌心朝後。